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在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气象万千,思政同行”主题活动中,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50余名师生代表齐聚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开启“科学之光”气象探索之旅。新区思政研训员深入开展教学观察。

伴随着春日暖阳,师生们在江苏省气象学会志愿讲解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鑫鑫的带领下,共同探寻隐藏在岁月深处的气象奥秘。作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发源地,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内的展品琳琅满目。古代精妙的测天仪器、民国时期珍贵的气象观测档案,以及中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手稿等,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文明“观天测地”的悠久历史与卓越智慧。在竺可桢铜像前,张鑫鑫饱含深情地讲述:“竺可桢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开拓者,更是一位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的杰出典范。抗战时期,他毅然带领师生西迁办学,在战火纷飞中坚守科学的信念,守护着科学的火种。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思政教育所要传承和弘扬的‘中国精神’。”


参观过程中,来自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的王同学被明代“相风铜乌”模型深深吸引,他激动地说道:“真没想到古人用铜凤凰测风向的方法如此精妙!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蕴含着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态文明’密码。”王同学的这番感悟,与“科学之光”课程体系中“中国精神”与“生态文明”两大系列课程的设计理念高度契合。
“以往孩子们接触到的多是书本上的知识,这次活动将课堂搬到博物馆,他们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学生家长李女士说,“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