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会要闻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打造全国气象科普示范园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9-12-19 | 375 次浏览 | 分享到:

科教兴国,科普为先。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自古以来便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但这里也是我国龙卷风多发地之一,每年都会受到大风、暴雨和暴雪等灾害性天气侵袭。如果百姓掌握了必要的科学知识,主动趋利避害,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损失或将大大减轻。为此,提升公民气象科学素质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近年来,江苏省气象学会积极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普宣传工作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在检查指导江苏气象工作时提出的江苏要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现代气象业务的开拓者、气象科普的示范园”这一要求,科学制定全省气象科普工作发展规划,以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为圆心,积极融入江苏各地特色,围绕建设气象科普场馆、举办特色科普活动、打造气象科普产品、壮大科普宣传队伍等重点任务,加大气象科普工作创新力度,拓宽气象科普创新广度,挖掘气象科普创新深度,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气象科普创新之路,为提升公民气象科学素质、打造全国气象科普示范园亮出江苏答案。

       
以北极阁为圆心  气象科普载体向外拓展
       
今年暑假,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一期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研学营刚刚在网上开放报名通道,50个名额便被瞬间抢空。截至目前,研学营已成功开办6期。
       
在这里,孩子们开启了全新的气象科普基地课程,不仅能通过丰富的展项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气象发展史,以及最新的气象科技,还可以与气象预报员、科研人员亲密互动。
       
2009年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开馆实行预约开放起,到“3·23”世界气象日等重要科普活动及特定时间免预约开放,10年来,年均接待参观人数逾万人。“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是了解我国气象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我们在此深耕气象文化历史与气象科普沃土,将两者紧密结合,使北极阁在当代继续焕发现代气象科技的光辉。”江苏省气象学会秘书长孙燕说。
       
从无到有、自小到大、由点及面,气象事业发展的轨迹被北极阁收藏,也被走进这里的人铭记。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如同一个圆心,其影响和示范作用正在全省显现。以北极阁为圆心的各类气象科普场馆,全面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正在江苏全省拓展开来:除以气象科技为主的江宁气象科普馆、以展现气候生态为主的高淳生态气候科学馆以及泗洪生态气象科普馆、以雷电灾害防御为主的苏州昆山气象防雷科普馆外,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还建成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气象科普互动馆。江苏省气象局在官方网站统一发布全省气象科普馆的地址及联系方式,推进全省气象科普场馆常态化开放和预约,方便市民了解和参观。
       
北极阁的圆心效应还在不断扩大,从南京辐射到全省,从气象科普馆到校园、社区,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在江苏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气象科普大大丰富了我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全国气象科普优秀校长曹李莉说,“气象部门建立校园气象站、开办气象科普讲座、与教师联合编写气象社团课程教材,为学生开阔视野、掌握地理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提供帮助。”
       
近年来,江苏各级气象部门与教育部门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打造诸多江苏特色的气象科普校园,涌现出如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无锡市北高级中学、苏州宝带实验小学等极具特色的气象科技教育突出示范学校。在校期间,学生可根据气象课程教材进行课程学习和实验,包括气象科学探究指导、气象科普馆现场教学、校园气象站观测记录及气象研究小论文写作等。
       
不止于校园,在基层、在社区,气象科普也以“全要素网格”的形式迅速铺展开来。
       
在“江小格”——南京市江宁区网格办研发的为社区群众提供24小时各类信息在线服务的网格云服务平台上,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相关科普知识正是向社区群众展示的内容之一。融入“全要素网格”,是江宁区气象局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由气象工作人员对各街道“网格员”进行培训,进而由专职“网格员”承担一部分气象科普宣传、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灾情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
       
“上半年,气象局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火箭搬到社区,为居民演示如何利用火箭消雹,那天来参与活动的居民格外多。”泥塘社区015号网格专职网格员潘如菊说。
       
目前,全省对公众开放气象主题科普馆34所,开放总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建设校园气象站379个……2018年,气象灾害防御科普覆盖率已纳入《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监测统计指标》。预计到2020年,覆盖率将达90%以上。
       
       
以科普团队为中枢  气象科普产品推陈出新
       
在今年5月全国气象科技活动周南京主场活动期间,江苏省气象部门气象科普代言人“苏苏”卡通形象正式与公众见面。以机器人为原型,头顶一朵祥云,耳立雷达天线,身披蓝色外衣,富有科技感又亲切可人的形象深得前来参观的公众喜爱。
       
在“苏苏”背后,是江苏省气象部门从2014年起打造的科普创客团队作为强力支撑。目前,该团队基于新媒体,紧密结合江苏重大天气、气候特征以及气象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及时推出有趣、有料、有温度的科普短视频、网络专题、数据新闻、科普图解等优质气象科普产品,在2019年全国气象科普宣传观摩交流活动中获“全国十大气象科普创客”荣誉称号,成了名副其实的气象“网红”。
       
除了气象科普创客,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培养建设的三支各具特色的气象科普宣传队伍,成为全省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生力军。
       
——“江苏气象科技首席传播专家”队伍以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科研、业务专家为主,传播防灾减灾和气象科技前沿知识;
       
——“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志愿者”队伍以一线业务科研人员为主,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讲解;
       
——“气象科普馆讲解员”队伍以兼职讲解员和大学生气象科普讲解志愿者为主。
       
正是基于这样多层次的科普宣传队伍,江苏气象学会结合各地气象防灾减灾需求和人文特色,打造了多个气象科普品牌活动,如组织策划编排原创气象科普文艺节目,以“文艺+科普”的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气象科技发展和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科普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其创作的合唱歌曲《好天气》、大型情景舞蹈剧《唤醒》、说唱节目《气象服务在你身边》、三句半《气象灾害勿小看,应急服务保平安》等受邀在全省多地巡回演出,并亮相今年中国气象科技周南京主场活动,获得一致好评。
       
作为地方品牌活动代表的“淮安市青少年水利与气象科普知识大赛”,由气象学会与淮安市相关部门共同主办,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通过电视、网络直播形式宣传,成为当地防灾减灾宣传“名牌”。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气象科普宣传观摩交流活动上,一辆名为“天气的味道”的甜品车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并获评“全国十大气象科普优秀作品”。这是江苏省气象局将美食与气象融合,打造的一款包含主题餐车、烘焙模具和天气小食的气象科普移动甜品站,将专业、复杂的天气符号和气象预警信号通过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气象美食产品推广,自今年96日“2019全国科普日”江苏主场活动首秀便获得关注。
       
不仅如此,江苏各级气象学会还结合地方需求,鼓励工作人员在业务和科研成果产出中开发相配套的气象科普宣传产品,如制作《古诗词中气象景观赏析》《企业防雷防静电手册》等图书,《龙在盐城》《梅雨》等视频动画,《一张图告诉你苏州碧螺春的气候密码》《科普漫画:射雕英雄之雷阵雨》等图解图文类新媒体产品,《天气赛道》等交通气象科普展品展项,以及胸章、玩偶、布袋等文创产品等,并在各类科普活动中应用推广。
       
“今年的全国气象科技周南京主场活动,就是气象科普的大舞台,我们通过展、讲、演等多种手段和表现方式,及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气象科技的魅力,又提升了气象科普趣味性和公众参与度,取得了圆满成功。”江苏省气象局科技处处长吕军说。
       
       
以传播力为聚焦点  气象科普创新“多点开花”
       
近期,南京江宁台创园野外气象科普吧正式开放。观云识天体验区里挤满了用手机“扫一扫”功能了解不同种类云的学生,他们时而抬头观云,时而对照手机里的图文展开讨论。而现代气象仪器展示及体验区此时却安静得只能听到科普讲解员的声音,大家围着一个安装透明玻璃的雨量筒,认真学习其观测原理。
       
科普吧中央是一个高耸的二十四节气灯塔,形状酷似浮标站。这是江宁区气象局取海上浮标站之意,将台创园“百花园”“百果园”“百菜园”比作植物的海洋,而浮标站实时监测“海洋”气象条件,做好“海洋”气象服务。
       
该科普吧是江宁区气象局与区台湾农民创业园联合打造的全省首个大型综合户外气象科普实践基地,占地约4000平方米,集气象观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业务体验及农业气象物联网互动展示于一体,让参观者在农业实践中了解其与气象的关系,提升运用气象服务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能力。
       
同样在南京,浦口气象防灾科普馆也于今年初正式对公众开放,截至目前,共接待52批次共4000多人。该馆以身临其境的气象体验为主要特色——可体验1级到10级大风,也可体验在大雾、大雪、大雨等天气条件下驾驶等。这座气象防灾科普馆还聚焦浦口区频发的五种气象灾害,将气象科普与居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让参观者不仅了解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机理,还能亲身体验这些天气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浦口区气象局毗邻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清新、环境清幽。该科普馆位于浦口区气象局内,是全省防灾减灾示范建设重点项目。除“3·23”世界气象日和“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特定日期科普馆全天开放以外,其他时间只要预约满10人便可参观。
       
如何让更多人走进科普馆,了解气象防灾科普知识?浦口区气象局想到了其毗邻风景区的优势,在该区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与南京九峰山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造性开展合作,将浦口气象防灾科普馆列入当地旅游线路,使其成为浦口区的一大特色“景点”。
       
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公民气象科学素质是引导公众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而这,需要气象科普工作的久久为功。
       
在今年的气象科技周南京主场活动和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研学营活动中,江苏省气象学会已进行了社会化合作尝试。出色的组织能力、高效集约的人员安排和上乘的科普产品质量,均为活动增色不少。
       
“融入社会,加强与外部门合作,气象科普工作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才能不断激发和增长,科普活动的价值才能不断提升。”孙燕表示。
       
据悉,由气象部门创意主导,与相关企业联合设计的“苏苏”文创产品和集聚新媒体气象科普传播元素“苏苏”表情包等即将发布。此外,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研学营2020年活动计划也在全面加强社会合作基础上紧锣密鼓筹备,即将向公众发布。江苏气象科普,未来可期。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气象学会与淮安市相关部门共同主办第四届“淮安市青少年水利与气象科普知识大赛”

 


 

 

   
   
会员之家
   
   
气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