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会要闻
风雨彩虹——乡村感情故事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7-10-18 | 403 次浏览 | 分享到:
风雨彩虹——乡村感情故事
岔河村第一书记 黄世成

 
(1)
       “精彩的故事,总是发生有风有雨的日子。”第一书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后轻轻地说,然后起身关上宿舍的玻璃窗,窗外已经开始下起了磅礴大雨。省气象台给他发了强天气快讯,县气象站也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他想起了一个月前的一天。
       那一天,在倾盆大雨之后,天空还不时淅沥淅沥飘洒着小雨。
       那一天,在一个绿树掩映、处处农田的村庄里,一条泥泞不堪的村道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往村头人迹罕至的一片林子里聚集,人声鼎沸。
也是那一天,一辆小车在乡村泥路上急速空转打滑,四处飞溅的泥点正啪啪啪的打在车板上,然而车轮越陷越深。
还是那一天,一群人不顾泥水四溅,使劲地推着车子,其中两个衣着整洁但皮肤黝黑的中年人努力地想把车子推出泥坑,冷静的神情里透着一丝焦虑。


(2)
       “村里哪里像《马向阳下乡记》那么艺术、那么潇洒?”回忆起这件事,第一书记说这是他真实的想法,农民、农村、农业,靠一两年,是不可能摸透的。因为这个故事的开始,远比电视剧来得真实、来得精彩。
       那两个中年人,就是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苏建队长和工作队队员、驻村第一书记黄世成,刚刚查看完项目竣工现场。
那一辆不能自拔的小车,是工作队的交通车。
那一片树林,是彻底解决省定经济薄弱村——八滩镇岔河村灌溉引水难题的帮扶项目现场,北八滩渠堆堤。
那一天,是雨后的岔河村村民盼望已久的裕东河灌溉引水工程竣工的日子,一个岔河村民难以忘怀的日子。


(3)
       时光回溯到四个月之前。
       三月的岔河,春风和煦,乍暖还寒。泛泛春风弄麦苗,第一书记背着挎包,与劳作的农民攀谈着,游走于田间地头,陶醉于这优美的乡村景色。岔河村,这个拥有四千多亩田地、稻麦两季轮作的传统农村,此刻麦苗即菁菁,麦穗亦矫矫。
看着这长势喜人的麦田,第一书记浮想联翩,脑海里呈现起上一年那一大片金灿灿的麦海,在金灿灿的阳光下,质朴憨厚的农民站在田坎上,看着忙碌的收割机,闪耀着喜悦的微笑。
       “亩产要比隔壁村少300斤呢!”纯朴的农民朝第一书记嘟囔,第一书记才驻村一年多,显然对过去几年的产量并不了解太多。夹存于中八滩渠和北八滩渠之间,宁静美丽的岔河村呈Z字型分布,清澈的有母亲河之称的裕东河从Z底一横的中八滩渠潺潺而来,然而由于两岸支流众多,河流自南向北水位渐低,临近Z上那一横,亦即宽阔的北八滩渠时,戛然而止。
       四千多亩的大村庄缺乏足够的灌溉用水,“Z”岂不近于“亡”?麦子夏收结束,接着就是水稻育秧的用水高峰时节,农民们一边看着干涸的稻田,一边望着近在咫尺、碧波荡漾的北八滩渠,看着枯萎的禾苗那欲哭无泪、无可奈何的表情,不是一句“望渠兴叹”就能表达的。
       这个境况,持续了将近20多年。
(4)
       为确立这个引水工程项目,第一书记在堆堤上摔了个更斗,这是三个多月前的一个小插曲。
       要不是那天晚上他不能去打篮球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就在当天上午在北八滩渠堆堤上,第一书记实地查看打通Z上这一横、将北八滩渠水引入村里的可能性时,踩空从堆堤上摔了下来,扭伤了腿脚。
       摔倒的那一刻,他看到了远处村民的正用小抽水机嘟嘟的、费劲地从快干涸的裕东河尽头打水。 
       第一书记挣扎着爬了起来,斜靠在堆堤上,喘了口气,揉揉被树枝杂草擦破的手臂,抖了抖手脚,还好不是很严重。这一摔,第一书记坚定了修建灌溉引水工程的决心。
(5)
       “听到群众发自肺腑的感谢,你的心灵被洗涤、受震撼。”第一书记非常感慨的说。讲到这里,第一书记觉得故事要变长了。
       时光继续停留在三月份,日期停留在十三日,因为那一天,改变了岔河村二十年来的命运。
       前一天,村干部有些难为情的将一张有些泛黄的稿纸递给了第一书记。
       村委会这页纸,是一份恳求帮助的报告,泛黄、皱巴巴的纸张下方盖着三个村的鲜红的公章,显得有些扎眼。虽然语句不甚通顺,甚至还有些错别字,但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份感情,透露着他们对长久以来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灌溉问题的无奈,透露着他们对省委帮扶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的无比信任和期待。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有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挖开北八滩渠南堆堤,打通裕东河和北八滩渠这最后几十米。
       然而,就算取得了挖通堆堤的许可,动辄几十万元的建设资金,对于负债累累的经济薄弱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对于村里没钱这件事,老支书有些羞于开口,镇财政也是捉襟见肘,加上村民老实本分,这个问题就这样拖着一年又一年,悬而未决。
       再过三四个月,就是水稻播种育秧用水的关键时节。为争赶农时,第一书记加快了步伐。
       那一天下午,又是一个雷阵雨后的天气,天空还有些湿润燥热,工作队队长、分管的镇党委副书记、片长、镇水利站站长、镇农经中心主任都被第一书记把邀请到了村里。这一次他们就在田间地头,既是听取工作汇报,更是一个落地见效的现场办公会。
      

       站在中八滩渠友谊桥头,人们听到了村庄将要发生的变化,听到了工作队员将要付诸的行动,听到了创业致富的召唤。友谊桥,这座十几年前日本人为感谢抗战期间村民不杀之恩而捐建的跨渠桥梁,是岔河村民风质朴善良的象征。清澈的中八滩渠河水,终日缓缓地、潺潺地向远方流去,粼粼波光和两岸摇曳的芦苇,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此时此刻,它将继续记录一个新的故事。
       北八滩渠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时不时被成群的野鸭打破平静,它们或悠然游弋在芦苇荡边,或突然扑腾钻入水中觅食。在北八滩渠堆堤上,村民三三两两的围了过来,在这里,他们把多年的憋屈,向自己的亲人工作队诉说。队长和队员们仔细聆听着,人们再一次听到了共产党员那为民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掷地有声的誓言。
临近傍晚,他们准备离开堆堤、离开那片树林时,没有人料想到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雨后乡村的黄昏是恬静的,雨草萋萋,麦苗风柳映堤。当那一抹夕阳渐渐拉长堆堤上的树影时,晚风轻抚下的田野上麦浪起伏,麦叶身上的雨滴,像颗颗珍珠在夕阳下闪耀着晶莹剔透的光芒。
       雨后乡村的黄昏又是热闹的。“感谢共产党,感谢工作队!”老百姓望着工作队长一行渐行渐远的背影,一个掌声、两个掌声、三个掌声,然后是更多的热烈的掌声,自发的从人群中传来,一直到他们离开视线。
       那一刻,第一书记没敢回头,他不想回忆自己从堆堤上摔下来的狼狈相,其实更担心自己看着那些呼唤鼓掌的翁媪和村民,自己会控制不住泪水。那一刻,队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实施这个惠民工程,一定要满足穷苦善良百姓的夙愿。
       毕竟,他们期盼了近二十年。
       那个雨后,那个傍晚,那感人的一幕,将永远刻在第一书记的脑海里。

(6)
       “贤弟,在宿舍吗?稍后咱们把项目批文再修改修改。”晚上九点多钟了,年过半百的县扶贫办主任许世兵,从办公室给第一书记打来了电话。
       


      是的,在这条扶贫攻坚的战线上,专职扶贫干部是年轻队员们尊敬的兄长和老师,而敬业爱岗、废寝忘食,就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项目批文在他们手中反复斟酌修改,项目愿景在他们心中也逐渐形成,就这样,年度第一号帮扶项目批文诞生了。
        “我们这是等了多少年啊……”老支书、小组长传阅着第一书记递过的批文,已激动得不能自已,甚至有些哽咽。在这盎然生机春末的季里,绿芽渐荫,百鸟鸣唱,天地人间一切豁然开朗,他们憧憬着未来,感受着荒芜与繁盛之间,一切美好都是不偏不倚的姿态存在着。



(7)
       故事回到现在。
       “一、二、三,推!”竣工的灌溉引水工程上空不停的回荡着村民加油呐喊的声音。
      


       车轮还在不停的空转,下陷得更深了。村民们有的加入推车的行列,有的到附近寻找石块、木头往泥坑里填,然而,之前的这场透雨,完完全全把这段泥路给毁坏了,村民的帮助显得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车子或前进或倒退,却始终摆脱不了湿滑泥泞的纠缠,越陷越深,当车子整个底板已紧贴地面时,不得不放弃了尝试。队长和第一书记,开始有些焦虑。


      
        “突——突突——突——”从远处慢慢传来那熟悉的声音,第一书记和村民放下手中的木头、石块,只见夕阳下,在远处道路的尽头林子深处,一辆绿头大型拖拉机缓缓驶来,驾驶舱上的玻璃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它那巨型车轮,一路披荆斩棘,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势如破竹、毫无阻碍。
       从来没有哪一刻让第一书记觉得拖拉机这么威风,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夕阳和晚霞,见证了村民以自己的最朴实方式,答谢帮助他们的人们。
       片刻的喧嚣,当车子启程、青烟散尽时,村庄又归于平静。小车慢慢的行驶在黄昏的乡村小道上,袅袅炊烟飘荡在岔河黄昏的村庄,细碎残阳铺满了水面,禾苗披着一件件柔软的翠绿绸衫守候在寂静的乡野,田野间蛙儿鸣,虫儿唱,路边驻足的老农挽着裤脚扛着农具目送着车子驶过,影子被落日拉得好长,好长,似乎比这夏初的时光还要长……
       第一书记心里想,带着信心和信仰,他们的小屋里一定有美味的乡间菜肴,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那一天,是七月五日,值得铭记的日子。
 

   
   
会员之家
   
   
气象知识